新派訊 今年夏天,濰坊臨朐縣各社區文化書院又火了一把。“社區文化書院原本的項目就多,能看書、聽公益講座、看文藝匯演,現在又增加了中醫藥養生,不僅有專業人士講知識,還能親身體驗一下呢。”東城街道濱水社區居民宋妍文說。
臨朐縣東城街道濱水社區文化書院舉辦暑期閱讀活動。
原來,打造深植社區的文化書院是臨朐激發精神文明建設新動能,服務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該縣又在提升社區文化書院多元形態,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圖景上下功夫,打造了多個特色服務品牌。“文化書院+中醫藥養生”就是其中之一。
只要天氣晴朗,城關街道龍泉社區文化書院都有社區居民在學習或活動。“一樓有中醫診室,備了推拿床、理療儀、艾灸等設備。二樓是閱覽、書畫等活動室,很多老年居民坐累了、玩累了、學累了,就喜歡到中醫診室喝口養生茶、做個簡單的推拿。”龍泉社區主任鄭立邦說,他們還在書院走廊設置了“健康文化墻”,科普健康知識,推廣中醫藥文化。
“老胳膊老腿更需要注意養生,從家里走過來沒幾步遠,有專業的醫生在這里給推拿,對腿疼胳膊酸很起作用。”社區居民苗秀英說,有了中醫診室,來書院的人更多了。
臨朐縣東城街道萬華社區文化書院組織的“中醫夜市”上,一位社區居民在體驗“耳穴壓豆”保健法。
在臨朐,這種“文化書院+中醫藥養生”的模式已是多點開花。東城街道萬華社區文化書院設有“中醫藥非遺工坊”,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艾品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佃娥,指導社區居民制作“艾草錘”等。
“艾草最好選三年以上的,曬透了非常香。”工坊里,曬干的艾草在竹編簸箕里散發著清香,劉佃娥講得仔細,幾名社區居民聽得認真。社區居民李璇說:“艾草是中草藥,用它制造的‘艾草錘’,不僅能捶背敲腿,自帶的清香還能提神。”
城關街道東苑社區文化書院邀請醫生舉辦“小兒推拿”健康講座。社區居民馮女士說,聽了講座發現,一些簡單的中醫推拿技巧,掌握起來并不難,在緩解孩子咳嗽、積食等小毛病上非常有幫助。“學會了幾個小技巧,經常跟小區里的年輕媽媽們交流,效果還不錯。”馮女士說。
臨朐通過社區文化書院等多種渠道讓廣大群眾近距離感受中醫藥文化。
良好的效果離不開精準的服務。依托社區文化書院,臨朐相關部門和社區通過建立“需求清單”與“資源清單”對接機制,整合部門、社區、醫院等多方力量,讓服務直抵群眾家門口。
東城街道濱水社區文化書院通過微信群、入戶走訪等形式收集居民需求,優先制定了“銀發健康”“小兒推拿”等專項服務計劃,再結合相關醫院的“雙報到”活動,成功實施。
這種“按需匹配”的邏輯貫穿各項服務始終。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各社區文化書院將中醫藥養生與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春節期間舉辦“藥膳團圓宴”、端午節期間開展“香囊DIY”、雙休日組織“養生茶會”……
臨朐縣中醫藥博物館迎來“中醫夏令營”學員。
緊扣群眾需求,城關街道興隆社區文化書院組織的“中醫夏令營”就比較火爆。依托臨朐縣中醫藥博物館,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在這里了解中醫藥發展歷史,學習如何辨識一些常見中草藥,并參與制作中藥香囊等,實現了與中醫藥文化的面對面了解。
“大家看這株丹參,根是紫紅色的,入藥能活血調經,就像給血管‘通淤塞’。”隨著臨朐縣中醫藥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講解,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僅見識了一些中草藥的真實面貌,還知道了用藥后有什么效果。
小朋友們在臨朐縣中醫藥博物館參觀中草藥標本。
作為全國首家實用型中醫藥博物館,臨朐縣中醫藥博物館珍藏著1000余件中醫藥文物、4000余冊典籍和1000余種中草藥標本,組成了一部立體的“中醫藥發展史”,吸引了大量業內外人士前去參觀學習。
臨朐縣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陳洪濤告訴記者,通過實施“文化書院+”行動,打造特色服務品牌,該縣已推動社區文化書院超越了精神家園的單一屬性,成為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多元陣地。
來源:新派客戶端
編輯:劉德增 王譽林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