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久久国产精品偷-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派新聞
華夏時報關注濰坊:讓“春天的事業”更溫暖
2025-09-08 16:18:15 編輯:馮淑杰


讓“春天的事業”更溫暖

——看濰坊如何促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高文 劉杰

  器樂演奏的音符在陽光下跳躍,手工制作在靈巧的指間精彩呈現,自制美食帶來不一樣的味蕾體驗……你很難想象,這是一群孤獨癥兒童的杰作。8月25日上午,濰坊市星愿兒童關愛中心幼兒園的“快樂門”被推開,首批孤獨癥兒童邁入園中,他們將在這里接受“全人全程”關懷的特殊教育,實現奔赴快樂生活的心愿。

  從星星到人間,愛是最亮的那束光。濰坊市以“尊重·全納·成長·賦能”為核心理念,搭建“醫教康家”四維協同干預模式,深度融合醫療康復、特殊教育、心理干預和家庭支持等領域資源,賦能孤獨癥兒童全生命周期成長,全力引領這些“星星的孩子”最終融入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殘疾人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

  做好殘疾人這一“春天的事業”,濰坊市用一座城的力量推動城市溫度與生命韌性交融,加力實施固穩強基、賦能增效、精準普惠、生態塑造、暖心護航五大工程,讓平等、融合、共享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56萬殘疾人與春光同行,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扶殘助殘,情滿濰坊。濰坊市獲批全國首批孤獨癥兒童關愛促進行動先行先試地區,殘疾人社區康復、社會化助殘、涉殘疾人“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等4項工作納入省級試點,創造出促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濰坊經驗”。

精心繪就“無障愛”城市工筆畫

  人們通常把孤獨癥患者稱為“星星的孩子”,讓他們在融洽、友愛的環境中成長,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也是家長和社會的心愿。

  在濰坊市星愿兒童關愛中心,家庭與社會“兩只手”托舉一朵生命之花。家長走進愛心廚房、美麗工坊,結合心理療愈、康復技能培訓、能力提升課程及就業指導,帶動孩子快樂成長,首創“家長共建生態圈”;將志愿服務時長存入專屬賬戶,激發公眾參與熱情,打造“星星有愛·義工時間銀行”。

  用一座城的溫度,讓孤獨癥兒童不再孤獨。濰坊從“小切口”關注“大民生”,聚焦全生命周期殘疾預防、點亮特殊兒童康復之路,濰坊市從建強篩查診斷防線、構筑多元康復矩陣、打通教康融合渠道、創新托養服務模式、營造關心關愛氛圍五個維度發力,升級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枝葉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全心全意為殘疾人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濰坊對殘疾人這一特殊困難群體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建立濰坊市殘疾人和紅十字事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召集,市殘聯、教育、民政、人社、衛健、醫保等28個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構建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殘聯和紅十字會充分發揮作用的格局,協調解決殘疾人和紅十字事業發展重點問題,成為全國“首舉”。

  托舉殘疾人群體,續寫“春天的事業”,今年以來,圍繞殘疾人迫切需求,濰坊以制度體系保障平等權益,從織密兜底社會保障網到提供教育就業支持,再到持續開展精準康復服務行動,一幅幅暖心畫卷在全市鋪開。

  無障礙建設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基本條件。家住坊子區雙羊新城的吳英實因癱瘓行動不便,坊子區殘聯針對他的實際需求,迅速實施智能化無障礙改造。如今,在智能控制系統的幫助下,吳英實不僅可以通過語音打開窗簾、落地燈,而且還可以用語音操控電視機、空調等電器。

  社會保障“兜底”,殘疾人群體幸福“有底”。今年上半年,濰坊為126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積極落實殘疾人助學政策,為143名殘疾大學生發放勵志助學補助資金62.6萬元。開展“惠殘保”項目,為全市22.7萬名持證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險。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程,2287名殘疾兒童接受免費康復訓練。推進“陽光家園計劃”,為1968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

  如果說,社會保障是給殘疾人黑暗生活點亮的“一盞燈”,那么,幫助殘疾人就業,就是給他們找到通往未來的“一條路”。

  “以前找工作,由于文化低、沒技術多次被拒絕了。今天我參加的這次葫蘆手工制作,學會后就可以和姐妹們一起上班、一起掙工資了。”8月24日上午,剛參加完培訓的臨朐縣辛寨街道殘疾人王女士顯得非常興奮。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前不久,市殘聯聯合如常集團等社會力量打造“妙手生花”殘疾人文創品牌,為殘疾人插上逐夢翅膀。

  作為“妙手生花”品牌的中秋力作,“千里共嬋娟”項目踐行“文創+就業”模式,讓殘疾人參與設計、福利工廠承接生產、輔助性就業基地成員精心完成組裝包裝。該項目通過市場化運作,探索了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徑,項目部分收益將專項用于殘疾人技能培訓、輔助性就業基地建設及新品研發,形成“文創帶動就業,就業反哺事業”的良性循環。

  合力照亮殘疾人的教育就業夢。濰坊大力推進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與高校、企業共建智能制造、好農品直播、美食制作等殘疾人就業培訓中心,200多名殘疾人實現就業。成立孤獨癥患者集中就業基地,推動“企業按比例就業 + 如康家園集中就業”政策落地,城鄉新增就業4311人。放大“妙手生花”殘疾人文創品牌效應,在超然書房、金融機構、旅游景點等設立文創展區,建立非遺傳承中心、博物館傳拓中心。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殘疾人過上有尊嚴生活的基石。10.1萬名殘疾人受益精準康復服務,1500名殘疾人得到中醫藥康復治療救助,免費為70名殘疾兒童實施人工耳蝸植入、肢體矯正和唇腭裂手術……濰坊積極實施精準康復服務行動,通過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基本康復服務、輔助器具適配等一系列扶殘助殘活動,滿足不同殘疾人的康復需求。

讓尊重與關愛滲透城市肌理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5月18日上午,“濰有暖陽·同心共翔 共建有愛濰坊”——濰坊市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在孤獨癥青年樂隊“星光”的器樂表演中拉開帷幕,這群特殊青年用音樂詮釋著生命的堅韌與藝術的美好,現場觀眾以熱烈掌聲表達感動與敬意。

  用理解打破隔閡,用行動傳遞尊重,每一份關懷都是照亮殘疾人的光。近日,聽障人士孫力通過手語客服助殘平臺與工作人員順暢交流,完成了殘疾證的補辦。

  對于聽障人群而言,問出一個問題比搞懂一個問題更不容易。搭建無聲世界的橋梁,讓愛有聲,7月19日,市殘聯與萬聲集團共同打造的“手語客服助殘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以“科技+公益”為核心,集成手語視頻服務、跨平臺轉接功能,為聽障人士提供無障礙溝通解決方案。目前,解決問題300余個。

  扶殘助殘,讓城市溫暖直抵民心。市殘聯與市、縣兩級體校共建殘疾人運動員培訓基地,儲備發展特奧項目,承擔全省女子盲人門球集訓任務。山東濰坊盲童學校先后20次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殘運會和盲人門球錦標賽,共取得5次冠軍、8次亞軍、7次季軍;連續20年,該校門球隊一直保持全國前三名的成績;先后有6名學生入選國家隊。

  講好殘疾人故事、宣傳殘疾人事業,打造宣傳矩陣,整合社會資源,激活社會公益力量,在濰坊,一種“弱有眾扶、殘有善助”的溫暖生態正在這里生根發芽、抽枝散葉。

  以愛之名,暖心護航不停歇。去年12月3日,“濰有愛·坊更暖”公益助殘聯盟成立,該聯盟由市殘聯、市委宣傳部等12部門發起,整合社會各界的愛心力量,聚成一股強大的助殘合力。

  志愿助殘,是一抹把“看見”化作行動的溫柔。

  “為殘疾兄弟姐妹鋪就一條充滿尊嚴、希望與溫暖的康莊大道,我們誓為先鋒,全力以赴!”從事公益事業19年來,濰坊市愛心義工公益服務中心理事長劉國棟帶領志愿者圍繞助學、助殘、助老、助幼、助困等開展了多項公益服務活動,累計發放助學金720余萬元、物資350余萬元,先后幫助2000多名困難家庭學生完成了初中、高中學業,400多名學生圓夢大學。

  助殘志愿者與殘疾人心手相牽、一路同行,在志愿服務中發光發熱,收獲著感動與服務價值。

  “10年前,我還整天待在家里,覺得人生沒有希望。”“走出家門”曾是蘇鐵星不敢想的奢望,因為他自幼殘疾,生活起居全靠家人照料。

  轉機始于濰坊一家人公益服務中心殘疾人康復服務項目的介入。項目團隊為他量身定制了長期康復計劃,10年間,蘇鐵星從在地上艱難爬行到能扶著助行器慢慢挪動,從不敢出門到后來可以借助電動輪椅出行,他逐漸掌握了穿衣、吃飯等生活技能,實現了生活自理。

  “以前連家門都不敢出,現在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自己的事自己做,心里特別敞亮。”說這話時,蘇鐵星眼里閃著光。如今的他生活充實,還迷上了十字繡和穿珠子,靈巧的雙手繡出的圖案、串起的飾品常被人稱贊。

  凡人微光,是星火成炬的輝映,志愿助殘的大愛之心在濰坊市社會組織培育中心蔓延。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更多殘疾人綻放生命光彩。”濰坊市新路社會組織發展中心理事長曹冬梅介紹,濰坊市社會組織培育中心作為全市公益性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的專業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模式、精準服務,構建起全方位、常態化的助殘服務體系。“目前已有45家公益性社會組織和社工機構入駐培育中心,他們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圍繞殘疾人康復護理、就業創業、心理疏導等提供形式多樣的助殘服務。”

  為推動助殘服務專業化、規范化發展,濰坊市社會組織培育中心定期組織社工開展技能培訓、項目管理研討等活動,幫助機構提升專業水平;搭建資源對接平臺,促進社會組織間的交流合作,激活服務潛能。7月1日,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為濰坊市社會組織培育中心“陽光助殘志愿服務基地”授牌。

  延續善行義舉,傳遞人間真情,讓“殘健同行”的畫卷在時光里愈發豐盈明亮,一股愛的暖流正在濰坊殘疾人這個特殊的群體中涌動。

自信圖強,折翼亦能乘風起

  “陽光就在那里,只要你在路上,身體殘疾并不可怕,只要心里充滿陽光,有信仰有追求,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常說這話的她被稱為最美輪椅姐姐,五歲時的一場車禍讓她失去行走的權利,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發奮自學,在書法的天地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辦展覽義賣的過程中實現了人生價值。

  她叫劉曉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被山東第二醫科大學聘請為客座教授,先后獲評“中國好人”、山東省殘疾人十大自強模范、山東省最美志愿者等。

  多年來,劉曉清積極投身公益事業,資助白血病女孩,助力賑區發展,開展巡回報告教育激勵青少年好好學習、珍惜人生、感恩社會。2015年8月,她舉辦了“大愛人生”劉曉清書法展暨義拍活動,所拍25萬元全部捐獻給有困難的殘疾人。2017年12月,她發起成立陽光曉清文化公益組織,開展文化助殘,先后組織書畫、音樂、醫療等線下和線上公益課300多次,用自身行動幫助了有需要的殘疾人500多名。2024年11月份,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舉辦“古風齊魯 最憶濰州”濰坊市特殊美育藝術成果展,這是首個地級市走進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機關舉辦的展覽,重點展出了《濰坊城市精神》《江城子·密州出獵》及鄭板橋《風雨竹圖》拓片題跋等劉曉清創新書法作品,獲得參觀者一致好評。

  點亮生命之光。山東勝頤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勝頤,一歲時就被診斷為小兒麻痹癥,雙腿從此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在四處求醫的過程中,他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將來當一名優秀的醫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開疆拓土”,為社會貢獻力量。

  16歲那年,于勝頤如愿考入心儀的醫學院,畢業后開始創業。他從500元創業資金起步,憑借頑強的毅力劈荊斬棘,爆發出驚人的能量,他創立的勝頤集團旗下有10多個子公司,業務涵蓋康復醫療、教育、托養等多個領域,固定資產7億多元,在職員工800多人。

  他們不幸于身體的殘缺,心中卻綻放著絢爛的花朵;他們不幸于命運的曲折,腳步卻始終追逐著夢的方向。5月16日,在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劉曉清獲評“全國自強模范”,于勝頤獲評“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

  人的生命有限,然而愛無限。以夢想為伴、與時代同行,他用頑強奮斗把一個個美好夢想變成現實,在逆境中勇敢向前。

  1992年,已經成為上尉軍官的孫繼發在一次軍事集訓中意外負傷,脊髓神經受損,只能與輪椅為伴。從當初的迷茫彷徨到對命運說“不”,孫繼發圍著一把豆芽轉了30年,最終成為濰坊的“豆芽王”,他創辦的濰坊科華豆芽機有限公司以“致力大眾創業致富”為己任,先后帶動就業15000余人。

  被愛托舉,他努力綻放自己的光芒。

  王澤瑞是一個自閉癥患者,母親賈淑梅深知兒子身體的特殊性,期盼他能夠及早融入社會,自食其力。市殘聯、奎文區殘聯在了解了王澤瑞的情況后,積極為他申請相關政策補助,主動鏈接社會各類培訓資源,為他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接觸社會的機會。

  2019年,王澤瑞認識了張家陶泥燒制技藝傳承人張立金。這位父親一般的老師看王澤瑞做事專注認真,并且擁有過人的繪畫和音樂天賦,便向他傳授葫蘆烙畫和泥塑技藝,同時帶著他到各地參加非遺展示交流活動,為他提供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2021年8月,張立金與其他幾位愛心老師為王澤瑞量身打造了“澤瑞非遺體驗園”。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濰城區南關街道華家村的澤瑞非遺體驗園,映入眼簾的是各類非遺工藝品,葫蘆烙畫、泥塑、剪紙……作品上寓意美好的圖案大多出自王澤瑞之手。“澤瑞畫的連年有余葫蘆,大家都很喜歡。”他用心介紹著自己的作品。

  愛為王澤瑞打開了一扇感知世界的新窗口,藝術重建他與世界的連接。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和組織走進澤瑞非遺體驗園,來到這個24歲的大男孩身邊,傳授其技藝,給予他關愛和溫暖。

  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人生。在濰坊,盲人跑者嚴偉一歲失明,在母親與跑友陪伴下從學校操場邁向世界馬拉松賽場;聽力障礙拳擊手王玉超于無聲中拼搏,雖遇諸多困難仍懷揣拿下金腰帶的夢想;“無臂勇士”丁二偉憑借頑強的毅力登上海拔高度6178米的玉珠峰,用雙腳創造人生傳奇……

  “雖然命運給了他們一個特殊的劇本,但他們依然活成了自己的王。”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王妍妮飽含深情。

  殘疾人事業是“春天的事業”,這份事業沒有終點。讓每一個生命都享有尊嚴與希望,更好濰坊正引領殘疾人在殘缺中追求生命的圓滿、在逆境中唱響人生的凱歌。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華夏時報

編輯:馮淑杰 孫錦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新派新聞
新聞熱線:2998776
版權所有 ? 濰坊市融媒體中心
魯ICP備090211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