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騎電動車下班,半途車胎癟了;心愛的皮鞋開膠,難覓一位修鞋師傅……這些不起眼的修車攤、修鞋攤、配鑰匙攤,看似微小,卻承載著城市不可或缺的“煙火溫度”,但也成為城市管理的難點。為滿足廣大市民生活需求,有效解決修非機動車、修鞋補包、修鎖配鑰匙等“小三修”占道經營、亂擺亂放等城市頑疾,近期,濰坊壽光市在城區范圍內對“小三修”合理規劃,推出了一批“小三修”便民攤點,在保障道路暢通的同時,極大地方便了市民日常生活用品修修補補的需求。
執法人員勸導攤主規范經營。
“以前出來修鞋就像‘打游擊’一樣,風吹日曬不說,就怕看到巡查車,心里總是不踏實。”在壽光市公園街與光明路交叉口西北角嶄新的“小三修”便民攤點,修鞋匠宋師傅感慨萬千。如今,固定劃設的黃色實線框、醒目的藍色折疊遮陽傘,給了宋師傅一個遮風擋雨的“安心家”。傘面上清晰的“‘小三修’第10號”標識及監督電話,給市民留下了管理規范的直觀印象,同時也是宋師傅合法安心經營的許可證。
不再“打游擊”了,宋師傅的手藝得以施展,收入也變得穩定了。像宋師傅這樣受益的“手藝人”還有不少。“前期,我們對現有‘小三修’攤點位置展開全面摸排,遵循便民利民且不影響城市交通與整體形象的原則,按照‘一人一點’原則,讓他們在合理點位‘安家落戶’。”壽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介紹,通過簽訂《“小三修”便民攤點告知書》,實行定人、定點、定責管理,給予了他們合法身份與經營保障。
執法人員向攤主講解便民攤點告知書。
“踏踏實實出攤,這份尊重,暖人心。”在壽光市金光街與啟秘巷交叉口的12號便民攤點,擅長修鞋、配鑰匙的老師傅高興地說。
位于壽光市健康街與金海路交叉口的1號“小三修”便民攤點,以其非機動車維修服務成了通勤族的“救急站”。一個雨天的傍晚,壽光市民劉先生電動車行至此處突然爆胎,困在雨中束手無策時,路口“小藍棚”讓他眼前一亮。經營該點的李師傅迅速將車輛移至遮雨棚下,熟練操作,僅用15分鐘便解決了問題。“現在有了便民攤點,心里特別踏實。”劉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12號便民攤點,師傅正在給顧客認真修鞋。壽光市民王女士說,鞋有點小毛病不舍得扔,第一想法還是看看能不能修。“以前找師傅靠運氣,現在隨時來準能找到。”王女士說。
“過去‘小三修’攤點便利市民的同時,占道經營、影響市容的問題也曾是城市治理的難點。我們遵循‘便民優先、科學布點’原則,優先選擇閑置區域、背街小巷等不影響交通及公共設施功能的區域,確保服務觸角延伸至居民最需要的地方,在‘便民’與‘市容’之間找到了精巧的平衡點。”壽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崔廣磊說。
為了方便市民,壽光市統一發布了“小三修”便民攤點電子地圖,詳細標注各點位置及服務項目,市民輕松就能找到所需服務。同時,壽光市還統一建立臺賬,記錄經營者信息、點位分布、服務項目及日常考核情況,通過動態化、精準化管理確保便民攤點規范運行。
為保障管理效果,壽光市每年會對“小三修”便民攤點開展綜合評價,對不服從管理、影響市容形象,或是存在越線經營、衛生臟亂差等問題的經營者,采取責令限期整改、停業整頓乃至行政處罰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將直接取消其在該點位的經營資格。這套“組合拳”既讓“小三修”有了合法身份,又守住了城市文明整潔的底線,讓攤主安心、市民方便、管理有序,實現了三方共贏。
來源:新派客戶端
編輯:李新花 李婕寧 劉曉哲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