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為“尚”
合力推動商品“輕裝上陣”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趙春暉
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報道,商品過度包裝治理事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快遞協會、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反對商品過度包裝,推動綠色文明消費。
花錢買商品,卻被過度包裝“蒙蔽”。不少消費者有過“剝洋蔥式”的開盒體驗,包裝拆了一層又一層,就像拆不完的“套娃”。商品包裝追求高端、奢華,看似精美,實則無用,令消費者備受困擾。
過度包裝是消費市場的沉疴宿疾,商家沉迷于過度包裝,本質無非“利益”二字。用奢華材質給商品包裝,是為更好地掏消費者的腰包,對商品本身品質的提升沒啥作用。再豪華的包裝,當拆開的那一刻,就變成了“廢品”,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更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背道而馳,還違背了綠色環保低碳的消費理念,同時扭曲了消費本質,助長了奢靡之風。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商品過度包裝的治理力度,出臺了一系列強制性國家標準,加強線上線下常態化監管執法,在重要節日前后開展專項整治,治理成效顯著。但也要認識到,根治商品過度包裝頑疾很難“畢其功于一役”,既要進一步完善“對癥下藥”的國家標準與規定,還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和社會各界齊抓共管、久久為功。
經營者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履行好社會責任,從自身做起,堅決杜絕過度包裝;遵循簡約適度、綠色低碳原則,立足產品性狀形態,從美學設計方面改善商品包裝,以創新創意點亮產品特色。國家有關部門應創新監管手段,依法依規開展檢查,用嚴管重罰給過度包裝現象“降降溫”;鼓勵和引導企業開發更加綠色環保的包裝方式,讓包裝實現輕量化、可循環。行業協會等有關組織要發揮帶頭和紐帶作用,加強監督,推動上下游企業形成自覺抵制商品過度包裝的良好氛圍。
綠色是一種理念,節約是一種責任。過度包裝現象屢禁不止,還和“面子消費”脫不開關系。消費者要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把品質和實用性擺在首位,主動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積極參與對過度包裝的監督,發現相關浪費行為時,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編輯:朱明潔 趙越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