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創“傍名校”
各方都要“擦亮眼”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薛靜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記者調查發現,打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旗號的產品,尤其是文創產品,仍然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和以往在學校周邊公開售賣不同,現在這些山寨名校文創產品,以更隱蔽的方式欺騙消費者。盡管學校已經開設官方文創店鋪,但“清北狀元筆”這種山寨產品被包裝成旅游禮品,依然在悄悄售賣。
近年來,隨著研學游與文創產品的興起,高校尤其是頂尖大學的文創產品也火爆出圈。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名校參觀、拍照留念之余,也往往把購買文創產品作為打卡內容之一。不法分子瞅準了這樁生意,將名校名字和校徽隨意印在筆記本、鋼筆、茶杯上,再搭配一套高大上的包裝,就堂而皇之地成了收割消費者錢包和信任的利器。更有甚者,冒充名校學生兜售劣質學習資料牟取暴利,可謂“誤人子弟”。
文創市場苦山寨久矣。尤其是當山寨文創披上了名校的外衣,其危害性就更大。一方面侵犯了學校的知識產權,損害了學校的聲譽和形象。另一方面,坑騙了消費者的錢財,擾亂了市場秩序,透支了消費者對學校乃至當地文旅產業的信任,給城市信譽“抹了黑”。與過去在學校門口擺攤售賣不同,如今這些山寨產品轉向了更加隱秘的渠道,或者轉移到網上,或者借由旅游團、朋友圈進行“話術營銷”,給監管帶了一定難度。
整治山寨名校文創亂象,不能僅靠高校單方面維權,需要社會共同發力。監管部門應聚焦旅游團體、校園周邊、電商平臺等重點銷售渠道,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侵權售賣行為依法從重處罰;同時,強化名校研學游監管,嚴厲打擊欺詐式營銷。電商平臺需承擔起主體責任,強化涉及名校的文創產品審核,比如要求商家提供相關授權證書等方式,最大程度杜絕山寨產品上架銷售。
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尤其是家長,要正確看待名校文創產品,樹立理性的消費觀。一支印有“清華北大”之名的鋼筆、一件貼著校徽的文化衫,本質上與一支普通的鋼筆、一件普通的T恤并無不同。文創產品充其量是名校文化的淺層延伸,而非真正托舉“大學精神”的載體。為了名校名字“買買買”,只會陷入名校光環的盲目崇拜中,對孩子的成長毫無意義。
唯有斬斷山寨文創“傍名校”的產業鏈,才能讓文創產品回歸紀念品的本質,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市場秩序、促進文創產業健康發展。
編輯:聶臻臻 孫錦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