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推出“走在前、挑大梁·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專欄,派出記者深入各產業鏈上的骨干企業蹲點采訪,展現山東加快全產業鏈布局、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的典型成效,以及企業攻克關鍵技術、做大做強品牌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山鋼股份瞄準海洋工程用鋼發力,加強創新突圍發展
一塊好鋼逐夢“深藍”
炎炎夏日,在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鋼股份”)寬厚板生產線,一塊塊溫度達1200℃的火紅鋼坯歷經多次錘煉軋制后,終于軋成了平整的鋼板。
這些鋼板具備耐低溫、高強韌、抗疲勞、抗層狀撕裂等特性,是專門為船舶及海工產業鏈研發的高級別海洋工程用鋼,即使在深海-60℃低溫惡劣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優良性能。
這些看似普通,卻又蘊含著技術含量的海工鋼,正悄然改變著這家傳統鋼鐵企業的發展軌跡。
從鉆井平臺到海上風場,從巨輪遠洋到跨海橋梁,山鋼股份高端海洋工程裝備向深藍進軍,支撐著大國重器屹立于海波之上。在近年鋼材市場需求下降,鋼鐵行業面臨下行周期的情況下,瞄準海洋工程用鋼發力,加強創新,突圍發展。
“海上作業需要抵御復雜海況和惡劣天氣的影響。這些鋼材的性能和質量,直接決定了自主開發海洋資源的能力和方向。”山鋼股份營銷總公司型鋼銷售部高級主管王政說。
山鋼研究院/技術中心研究員趙培林介紹,高端海工及船舶結構用鋼涉及高潔凈度、高強韌性、耐腐蝕性等關鍵技術,需要研發團隊花大力氣,方能逐步攻克每一項關鍵技術指標。
走進山鋼研究院/技術中心實驗室,海洋工程用鋼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正瞄準“超高強海洋工程用鋼”潛心攻關,兩臺全球領先的檢測設備正發揮關鍵作用。
一臺通過高倍組織觀察和微納米級夾雜物切片分析,精確揭示夾雜物的成分與分布,為高端海洋工程用鋼的研發提供有力支撐;另一臺主攻氣體檢測,日均完成三四十組分析,實時服務生產環節。
“多個鋼鐵行業標準,正是基于這些高精度數據所確立。”山鋼研究院/技術中心實驗負責人董丙成說。
一組數據見證了山鋼股份向“高精尖”領域的持續進發:今年上半年,山鋼研究院/技術中心獲得專利授權24件,制定并發布1項國家標準、1項團體標準。試制新產品22項,其中特鋼產品10項、厚板產品7項、型鋼產品5項。
2023年,山鋼股份S420MLO熱軋H型鋼正式獲頒ABS船級社工廠認證證書,目前已完成世界九大船級社認證,山鋼股份高強海工鋼的開發,已實現從A級到E級的690系列全覆蓋。
技術創新帶來產品迭代升級,為山鋼股份贏得了市場話語權。從“論噸銷售”到“按性能定價”,從“價格競爭”到“技術領跑”,高端鋼材從山鋼股份生產線奔向全國、走向世界。
2024年,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現代供應鏈建設(供應商)大會上,山鋼股份再獲中國船舶集團“金牌供應商”稱號。在前不久的2025船舶用鋼供需會上,雙方簽訂了長期采購協議。山鋼股份也成為中國船舶旗下北海造船的唯一船用鋼板供應商。
產業聯動,釋放鏈式反應的乘數效應。山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王向東說,未來五年,山鋼股份目標是打造具有持續極強競爭力的鋼鐵集團,穩居在行業內第一梯隊。
(大眾新聞記者 楊成 張錫坤 陳曉婉 通訊員 王玉軍)
■記者手記
“永不滿足”才能造出好鋼
在山鋼股份采訪,一股“永不滿足”的勁頭打動著我們。
“以前我們只能跟著別人走,現在我們的技術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山鋼股份一位工作人員,說這話時,語氣平靜,但掩不住自豪。2023年之前,其耐指紋鋼板類產品市場影響力幾乎為零,但經過努力,目前已占據重要市場份額。
新產品研發不滿足于“供得上”,而是瞄準“供得好”。為滿足新一代風電用鋼需求,山鋼股份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焊接工藝體系,成功攻克了高強風電鋼板焊接行業技術難題,規范了塔筒制造行業應用技術,帶動了行業的集體突破。
市場拓展上,加強產業鏈合作共贏,創新協同合作模式。針對新一代綠色船舶用鋼需求,山鋼股份與多家船廠深化合作,從“個性服務”到“服務個性”,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大眾新聞記者 楊成 張錫坤)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編輯:李婕寧 劉德增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