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報的使命就是動員人民起來抗戰,發表一切有益于抗戰的言論”。1939年1月1日,大眾日報在八百里沂蒙創刊,發刊詞中這樣寫道。
戰爭年代,大眾日報將這一磅礴宣言貫徹到底,一篇篇社論和文章,就是打擊敵人的一發發炮彈,578位烈士用鮮血染成的“大眾紅”,是世界新聞史上少有的史詩級篇章。正如大眾日報首任總編輯匡亞明在創刊七周年時所說:“大眾日報的歷史和山東人民抗戰史分不開,它是山東人民英勇抗戰的史詩,也是山東人民艱苦抗戰的縮影。”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對大眾報人而言,既是莊嚴的時代使命,也是對自身光榮歷史與辦報初心的回望與傳承。8月6日起,大眾日報推出“紙上硝煙·一張報紙的抗戰”系列報道,講述一張報紙的抗戰,也講述一張報紙記載的抗戰,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1941年9月12日,德國友人漢斯·希伯和夫人秋迪·盧森堡在新四軍的護送下,由蘇北新四軍根據地到達山東臨沭——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部駐地。《大眾日報》刊發了消息,“在抗戰后,外國記者來魯南,還是以希伯先生為第一人。”
漢斯·希伯,是德國共產黨員,也是一名記者。他多次來到中國,實地考察中國革命。七七事變后,希伯積極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為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抗擊敵寇的真實情形,1938年春,希伯到達延安,受到了毛澤東的親切會見。他還先后采訪了周恩來、葉挺、項英、劉少奇、陳毅、粟裕、羅榮桓、朱瑞、黎玉等革命人物,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斗爭的情況。
一一五師主力作戰頻繁,多次到后方進行反“掃蕩”,希伯夫婦在此十分不安全,于是一一五師把希伯夫婦轉送到位于沂南侍郎宅村的中共山東分局機關。1941年10月10日,《大眾日報》刊登了歡迎希伯茶會的特寫,16日又刊登了歡迎希伯座談會的通訊。特寫中寫道,歡迎會場布置得美麗大方,門前用英語寫著“歡迎我們的國際友人希伯同志!”“擴大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大眾日報刊發《歡迎國際友人——希伯》。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在講話中表示希伯來到根據地有三個方面的意義:一、他是為全世界被壓迫者英勇奮斗的國際戰士;二、他是我們千萬個國際友人之一;三、我們的抗戰事業還存在許多缺點,他將幫助我們糾正,并作正義的宣傳。因此,我們要認識到山東工作的國際性,我們要以真實的材料幫助他完成在山東的任務。
在山東根據地70余天,希伯換上八路軍軍服、佩帶短槍,作了大量采訪。他采訪了朱瑞、羅榮桓、黎玉和陳光等山東分局及一一五師的領導同志,采訪了許多戰士和當地農民,還采訪了一些日本戰俘。他撰寫了通訊《在日本占領區的旅行》和長篇報告《八路軍在山東》《為收復山東而斗爭》,還修改了在蘇北時起草的書稿。其間,他兩次來到大眾日報社參觀訪問,到報社電臺聽英語廣播。
11月初,日軍糾集5萬余兵力對沂蒙山區進行空前規模的殘酷大“掃蕩”。希伯隨一一五師師部、山東分局機關等開始轉戰,他婉言謝絕了山東分局提出讓他們夫婦提前回上海的建議,他說:“讓秋迪先回去,我同意,而我決不離開山東。一個想有所作為的記者是從來不畏懼槍炮子彈的,讓我留下吧!”沒想到,這是希伯和夫人秋迪的訣別。秋迪回上海后,把希伯的作品發往國外,由此世界才了解了山東敵后抗日的第一手情況,這是山東根據地最早的對外傳播。
11月4日,羅榮桓親自指揮了“留田突圍”。剛剛沖出包圍,希伯馬上采訪了一一五師師長陳光,并在一一五師的《戰士報》上發表了《無聲的戰斗》,這是希伯生前最后的作品。此時,一一五師相關領導再勸希伯離開,希伯說:“現在正是最需要我奮斗的時刻,我要和你們在一起!”
11月29日晚,希伯與所在的山東省戰工會機關等部在沂南、費縣交界處的大青山五道溝下的獾子溝附近與敵人遭遇,這便是山東抗戰史上最為慘烈的大青山突圍。敵人以一個混成旅將八路軍一個連緊緊包圍起來。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希伯同戰士們一起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不幸身受重傷,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44歲。戰斗結束后,在清理戰場時,戰士們發現了希伯彈痕累累的遺體。山東軍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并將希伯的遺體安葬在他犧牲的地方。
1944年,抗日山上正在修建的希伯紀念碑。
希伯是大青山烈士群體中的一員,人民沒有忘記他。希伯犧牲后,《大眾日報》多次刊登紀念文章,稱他為我們的同志。1942年7月7日,《大眾日報》發表凌青的文章《悼中國人民之友希伯同志》,1943年12月1日發表社論《紀念國際戰友——希伯同志》和《希伯同志傳略》。1944年7月7日,籌備一年之久的抗日山烈士陵園(位于今江蘇省)落成,濱海軍民在此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公祭。從烈士紀念碑向上有一個小小的廣場,正中矗立著圓錐形的“國際友人希伯同志紀念碑”,上面用英文和中文銘刻著“為國際主義奔走歐亞,為抗擊日寇血染沂蒙”。
漢斯·希伯是一個歐洲人,卻倒在了中國的抗日戰場上;他是一名記者,卻以戰士的身份走向生命的終點。為支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而以各種方式進行斗爭的外國友人很多,但是穿上八路軍軍裝,親手拿起槍來同法西斯侵略者戰斗犧牲的歐洲人,漢斯·希伯是第一個。
(于岸青,大眾日報高級記者,大眾日報社史陳列館館長)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編輯:李婕寧 劉曉哲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