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久久国产精品偷-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今日要聞
理論周刊|“兩山”理念20年,山東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2025-08-26 09:22:03 編輯:王譽林

  □ 范玉波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下簡稱“兩山”理念)提出20年。歷經20年實踐檢驗,這一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原創性、標識性概念,指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山東作為東部沿海大省,在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地位舉足輕重,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持續深化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實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山東力量。

  “兩山”理念的豐富內涵

  “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一方面,它指明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最終都依賴于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肥沃的土壤、豐富的物種,不僅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更是任何產業賴以存續和發展的根本條件。一旦生態系統遭到不可逆的破壞,失去了“綠水青山”,任何意義上的“金山銀山”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一方面,它指明“綠水青山”本身就可以轉化為“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不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通過高質量的生態環境保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優美的自然環境能直接催生綠色產業,嚴格的環保標準能倒逼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良好的生態品牌能極大提升地域的吸引力和產品的附加值。

  “兩山”理念推動人類重新審視自身與自然的關系,從“征服自然”轉向“和諧共生”,標志著一種全新文明范式的開啟。這一理念將自然生態系統視為人類文明存續的共同體,而非可以無限索取和征服的對象。它強調人類的發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良性互動為目標。這要求我們摒棄唯GDP論的片面發展觀,將生態效益納入發展的核心評價體系,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味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都需要一場深刻的綠色革命。

  “兩山”理念的山東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山東考察調研,為山東生態文明建設把脈定向、擘畫藍圖。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山東時強調,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理念發揚光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光增色。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山東踐行“兩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加快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引領“降碳”,2024年全省“兩高”行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突破35%,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25億千瓦,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51.7%,其中,光伏發電8513.5萬千瓦,居全國首位。聚焦生態系統修復提升“擴綠”,建立覆蓋全域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出臺全國首部陸海統籌的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增長”,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鋼鐵“兩基地四集群”基本形成,裕龍島煉化一體化一期項目正式投產。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是山東踐行“兩山”理念的集中體現。山東生態文明示范建設集群初見規模,正推動美麗山東建設積聚成勢、取得突破。同時,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逐漸健全,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市場化交易穩步推進,為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在齊魯大地繪就更多綠色畫卷

  山東是經濟大省、工業大省、人口大省,同時也是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龍頭省份,未來,要繼續踐行“兩山”理念,讓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在齊魯大地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

  在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上深入實踐,打造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實踐,在理念創新、路徑探索和制度突破上逐漸形成具有全國示范價值的山東模式,為工業大省綠色低碳轉型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應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驅動傳統產業工藝優化、技術迭代、裝備升級,加速構建綠色生產模式,筑牢高質量發展生態根基。更加突出新質生產力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中的作用,深入推動能源革命、產業數智化重構、制度創新的系統集成,打造山東新舊動能轉換3.0版。

  在加強生態保護修復上深入實踐,筑牢黃淮海流域生態屏障。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東部沿海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了實踐樣本。立足半島丘陵、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等獨特生態地貌,構建起“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三級保護架構,形成覆蓋森林、海洋、濕地等多元生態系統的保護網絡。推動黃河口陸海統籌型國家公園和長島海洋型國家公園建設,在優化治理架構、創新管理體制,在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科技賦能、法治協同、共建共享等領域為全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完善貢獻山東智慧。

  在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上深入實踐,擦亮綠水青山靚麗底色。多層次開展“美麗系列”建設,重點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社區、美麗學校、美麗園區、美麗庭院等主題實踐活動。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大集中解決力度,聚焦細顆粒物以及新污染物協同控制,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對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固體廢物綜合治理,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破解重化工產業生態治理難題,構建起全鏈條、多維度的治污體系,將污染防治與產業轉型深度融合,為傳統工業省份提供“經濟增長與環境改善雙贏”的范本。

  在筑牢生態安全底線上深入實踐,夯實可持續發展根基。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護、地面監測、海域在線監控等多維手段,打造“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實現對重點流域、自然保護區、近岸海灣的動態監測。聚焦化工園區、危險廢物處置等重點領域,強化風險源頭識別、精準劃定防控范圍、明確責任主體與防控措施,實現對環境風險的超前預警、精準施策和閉環管控。健全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動態更新機制與安全評估長效制度,通過精準梳理水源地名錄、強化常態化安全評估,全面筑牢飲用水安全保障防線。深化環境健康管理創新實踐,系統推進區域高環境健康風險源清單動態梳理、環境健康風險精準監測、風險分區分級精細化管控等重點工作,切實筑牢環境健康安全防線。

  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深入實踐,激發體制機制創新活力。針對流域生態保護,制定更為嚴格的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條例,細化流域內產業準入、污染排放標準。深化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建設,完善交易規則與定價機制,推動企業通過市場手段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減排成本。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實現機制,通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核算、價值評估、交易流轉等制度體系,盤活森林、濕地、河湖等生態資源存量,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編輯:王譽林 李婕寧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新派新聞
新聞熱線:2998776
版權所有 ? 濰坊市融媒體中心
魯ICP備090211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