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在濰坊高新區清池街道花園社區的超然書房,每逢周末,家長與孩子們共讀國學經典的場景成為一道溫暖的風景線;新城街道鳶都社區的“幸福公益市集”上,非遺剪紙、舊書漂流等活動吸引居民絡繹不絕;新鋼經濟發展區的紅色文化展館內,孩子們正通過一張張老照片感受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近年來,濰坊高新區以文化為紐帶,創新社區治理模式,打造出一批特色鮮明、活力十足的文化社區,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
濰坊高新區各社區積極整合資源,打造“15分鐘文化生活圈”,讓居民步行一刻鐘即可享受豐富的文化服務。
花園社區聯合濰坊市圖書館打造的“超然書房”,藏書8000余冊,定期開展親子閱讀、國學課堂等活動,成為居民“充電”的好去處。鳶都社區則盤活閑置空間,升級4處“幸福小站”,提供便民服務和文化活動,讓居民在“微陣地”里感受社區溫度。
新鋼經濟發展區深挖紅色資源,建成“紅色沃土文化展館”和“鋼城紅色長廊”,通過紅色故事宣講、研學活動,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針對不同年齡層居民的需求,濰坊高新區各社區推出個性化文化服務,讓“眾口難調”變成“眾口可調”。
怡心社區聚焦“一小一老一青”,為兒童提供繪本閱讀和安全教育,為老年人開設書畫、聲樂課程,為青年群體推出家政、烘焙等技能培訓,實現全齡覆蓋。花園社區通過調研,精準推出“老年大學+青年夜校”雙軌課程,國畫、古箏、育嬰等20余門課程供居民“點單”。
馮家社區作為“村改居”社區,成立雅韻戲曲藝術團,讓傳統戲曲在居民自編自演的舞臺上煥發新生。“以前文化活動少,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戲、跳舞,生活更有滋味了!”居民宋愛娥笑著說。
汶新社區文化站針對多元主體不同“口味”,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定期開展繪本閱讀、健康講座、讀書分享等豐富活動,讓居民暢享“文化大餐”。
濰坊高新區各社區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增強鄰里互動,提升社區凝聚力。
鳶都社區的“梧桐”文化品牌,通過戲曲演出、露天電影、公益市集等活動,讓居民從陌生到熟絡;花園社區的“心花怒放”系列活動,將健康義診、法律咨詢融入文藝演出,既便民又暖心;浞島社區的“四季浞島”品牌,春有櫻花市集,夏有消夏晚會,秋有非遺展示,冬有迎新聯歡,讓居民全年都能參與精彩活動。
志愿積分制也成為激發居民參與的新方式。新鋼社區的“慈善志愿超市”將志愿服務兌換成積分,可換取生活用品;浞島社區的“美德積分”制度,鼓勵居民自主策劃活動,從“旁觀者”變成“社區主人”。
濰坊高新區將文化融入基層治理,通過文化活動收集民意、解決問題。
浞島社區的“紅色議事廳”在文藝活動中嵌入民意征集,已推動安裝快遞柜、增設健身設施等60余項便民舉措落地。馮家社區通過“社區合伙人”計劃,引入社會組織,落地助老食堂、暑期托管等服務,讓居民需求得到精準對接。
“文化不能只掛在墻上,更要走進居民心里。”清池街道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吳寧寧表示,未來將繼續創新服務模式,讓文化成為社區治理的“潤滑劑”,繪就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圖景。
下步,濰坊高新區將以文化為魂,以創新為筆,構建起資源共享、治理有序、活力迸發的社區生態,繼續深化文化社區建設,探索更多“共治共享”新模式,讓新時代“桃花源”的美好愿景照進更多社區。
編輯:劉德增 王譽林 劉曉哲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